一镇一孝廉丨这位福州籍北大校长爱国心切、一生为官清廉

发布时间:2020-10-23 17:33 信息来源:福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大][中][小]
分享到:

 

  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号铁君,侯官(今福州)人。光绪九年(1883),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十二年,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第四任校长。

  他曾刊《湖南校士录》一书,命题宏博,学子争购,士习为之一变。他崇儒尊经,敦尚朴学,反对“以空疏为义理者”。光绪二十四年1月31日,张亨嘉和林旭共同主持,召集寓京闽籍人士,在福建会馆成立维新组织闽学会。 

  八国联军侵华,张亨嘉深受震动而警醒,开始注重新学和新技术。光绪二十七年,他提督浙江学政,改经史为西国政教,重视考生淹贯有特识者;其能发挥新学者,便荐举于经济特科学习,不少人被选送京师大学堂为师范生。

 

  

 

图为张亨嘉行书扇页

 

  张亨嘉是清末官吏中一位富有爱国心和近代科学头脑的人。八国联军入京后,慈禧携光绪帝西逃,张亨嘉写下著名的《奏请回銮折》。他深忧边疆危机,呼吁要保边疆,保民族。他分析古今形势之异,指出“今日之患,备海而陆已危,备陆而海又急”,故须采取措施,海、陆并防。他提出要固守台湾,以防日本侵略。他强调要防备俄国侵略,主张加强边防,增兵固守,以保卫满洲、新疆和内外蒙古一带。他还谆谆告诫:“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莫甚于以因循为宽大、委靡为老成,销锋铸镝,粉饰太平。及至祸迫眉睫,仓皇无所措。”并痛切地指出:“清谈不可以却敌,理学不可以济变。” 

 

 

  张亨嘉博学强记,通晓经史,做学问喜博大而恶苛碎;为文开朗详尽,言简意赅,引经据典,尤熟舆地之学。他的著作由同乡吴曾祺整理刊行,有《张文厚公文集》4卷、《赋钞》2卷。张亨嘉关心社会文化事业,在主持浙江学政时,杭州旧有的藏书楼因战乱而藏书尽失。他筹款扩建藏书楼,并购书7万卷,允许士民借阅。

  张亨嘉一生清廉,品格高洁,持躬俭约,未尝苟取。日益贵显,而萧然如初。家中薄衾蒲席,补缀纵横,人叹其久贵而能贫。在京居官,故旧亲戚有赴京托其通融关节者,他常置之不理。他一生薪俸大都用于购置书画,因而两袖清风。

  光绪三十四年,他年逾花甲,告老还乡。宣统三年正月,以痰疾逝世,朝廷予谥文厚。(闽侯县纪委监委)

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福州市监察委员会 福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 承办
技术支持:0591-83374473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