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孝廉丨这位尚书厨艺超群 还引领了古代慈善风尚

发布时间:2019-08-23 11:00 信息来源:福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大][中][小]
分享到:

  倪振,字士起,唐朝罗源人,授吏部尚书,晋封梁国公。史料记载,倪振原籍淮西,为躲避战乱,约于贞元四年(788年)暮春举家外迁,几经飘零,于贞元五年(789年)定居罗源潮格村。

 

  倪振为人孝顺,乐善好施。在任高官后,对母亲的照顾仍是体贴入微。母亲喜爱吃肉,他便采用独特烹调方法秘制五花肉,并将此秘制五花肉赠送乡亲,共同分享。如今,以古法烹制的五花肉被潮格村的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尚书肉”,是潮格人独有的拿手好菜。

 

  倪振注重农业发展。因南方多雨、农田易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倪振捐资为百姓兴修水渠,有效保障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减少自然灾害对百姓的伤害,促进农业发展。

 

  倪振心系百姓,其先后两次捐资修桥的故事,至今流传。罗源起步镇有一连接护国村与潮格村的桥梁名为护国桥,当时护国桥经历风雨破烂不堪,倪振便倾其所有修复护国桥。桥修复后,倪振经常在闲暇之余到桥上清扫护理。他的善举得到大家的认可,时常有当地百姓自发加入其中。过了几年,经历洪水,护国桥多处受损,无法正常通行,倪振二话没说再一次出资带领百姓修复护国桥。

 

  倪振廉洁爱民的故事在潮格村也是妇孺皆知。相传当时朝中权臣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徇私舞弊,视倪振为眼中钉,多次派人暗中威胁倪振。但他毫不畏惧,多次表示宁可舍去官位性命,也不姑息养奸。他克服各种阻力査处贪官污吏,疏奏惩治,很快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了遏制朝中权臣任人唯亲、朋比为奸的风气,倪振深入调査,掌握了大量证据,绘成“百官图”呈献给皇帝,揭露贪官污吏们的所作所为。

 

  倪振还在潮格村创办了罗源第一家私塾,对潮格村的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倪氏家族祖孙五代,代代高官,吏部尚书、梁国公倪振,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倪廷檄,赞善大夫、梁国公倪谷,朝奉大夫倪穟,朝奉郎、赞善大夫倪柜,成为潮格村的佳话。从唐至清,潮格村中进士17名,举人12名,秀才11名,可谓人才济济。

 

  倪振晚年在潮格村首创了义庄,让大批贫苦人民不再流离失所、迁徙他乡,引领了古代慈善风尚。倪氏义庄慈善工作涉及领域广,包括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的“居养院”,治病救人的“惠民药局”,专门救助儿童的“慈幼局”等机构。从钱物的发放,到对仓房、田地的管理,对管理者的监督等,都有具体可操作的规定,使得各地官绅及后人纷纷效仿。倪振去世后,他的子孙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完善和维护义庄,使得慈善之风绵延不绝。

  如今,倪振和他筹建的私塾、义庄都已不再,但他的故事却口口相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潮格村的子孙后代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孝廉传统,有的关注民生,捐建潮格村早期的学校、马路;有的退休后发挥余热,收集本村历史上的名人典故,致力于传播倪尚书等古代先贤的孝廉故事;有的慷慨出资,捐建潮格村的宫庙、礼堂……“倪尚书精神”在潮格村熠熠生辉,传承至今。(罗源县纪委监委)

 

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福州市监察委员会 福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 承办
技术支持:0591-83374473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