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变迁丨祥云涌动罗源湾

发布时间:2019-10-11 15:18 信息来源:福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大][中][小]
分享到:

 

 

罗源湾狮岐码头群

 

  对于上世纪70年代在海边出生的我来说,对海湾本不该有多么难言的情怀。然而,距离县城五里之外的那片海湾,在儿时一次次不期而至的偶遇,却让我对她心生情愫;成年后关于那道海湾的所闻所见,又令我对她越发感到亲近,仿佛自己是伴随她呼吸、成长、蜕变、崛起的那阵风,虽不能朝夕相伴,却不曾远离、总有归期。

 

日出而作 王堃铭/

 

  那是1984年夏日某天,六岁的我随父母出行,第一次遇见罗源湾腹地深处的五里桥。我趴在父亲的肩膀上新奇地四下张望。见货轮渔船从桥下穿行往来,我好生激动;再看码头上几十号搬运工,每个人都光着膀子,拥挤着翘首张望,恰逢有艘较大的船只靠岸,大家蜂拥而上,整个码头瞬间沸腾起来,叫唤伙计声、讨价还价声一股脑儿地扯着最强音。妈妈递给我一根冰棍,问我:“孩子,你觉得这里热闹吧?”我忙不迭点头。“工人们可只觉得‘热’,他们多辛苦啊,这么热的天都得晒着太阳、流着汗,靠肩膀赚钱。”妈妈感叹说,我似懂非懂。离开时,我频频回顾。码头渐渐退去,成了一幅模糊的影像,有滚烫的烈日、沁凉的冰棍,更交织着此起彼伏的声浪、摩肩接踵的人潮,和我之前所见的安安静静的世界是那么不同。

 

  再见到这片海是在小学五年级。有位要好同学的外婆家在岐后村,我便常跟着他到那里玩耍。他一年级的表弟是我们最忠实的向导,退潮时常带着我们去家门口那片滩涂摸小蛏。夜幕降临时,我们三个小学生坐在岸边的礁石上,吸着同学奶奶给我们炒的、刚摸上来的螺,看着夕阳点红了海面。“这里好美呀!”我感叹说。“我希望这里能盖起高楼大厦,这样爸爸就不用天天出海打鱼,因为妈妈说很危险。”表弟的话令我对那片滩涂有了全然不同的体悟。

 

 

数年前,罗源沿海成片都是渔排

 

  再长大些,同学带我认识周边几个小渔村,吕洞、泥田、迹头等,这些村几乎都是低矮的海边石屋,处处晒着鱼干、虾干,弥漫着海边特有的鱼腥味。印象深刻的是,我们踩着单车从五里到迹头,感觉那是天涯海角的距离。我们常去的还有小获村,村里的孝子石旁,有一株年迈的榕树,老人们摇着蒲扇,惬意闲聊。虽然时常一路泥泞,但村口沙滩那细腻的触感,海岸线上形态各异的礁石,却能让疲惫一扫而光。矗立的礁石在我脑海里俨然英武的士兵,千百年来默默守卫着这个宁静的村庄。只是,不知从哪一天起,它们统统销声匿迹,关于那桥、那海的记忆也似乎淡出、消散。

 

  在外求学归来时,听闻家乡罗源准备在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重新自我定义。苦于自身工业用地少得可怜,几任官员痛下决心,誓当“愚公”“精卫”,围垦填海,为老百姓的长居久安筑起一个安稳的巢。此时,关于那桥那海的儿时记忆一一复苏,鲜活如昨。从父辈们口中得知,上世纪70年代起,罗源几乎集结全城的劳动力投身围垦事业,同学表弟“海上起高楼”的稚嫩愿望竟早已是全县的梦想。想象一下,一万个“愚公”挑起扁担、簸箕,一万个“精卫”往来奔波、劳作,一大片虬结的肌肉在烈日下沁出汗水,本就黝黑的脸庞更黑了,本就粗糙的手更糙了,可是原本紧锁的眉间,却前所未有地舒展,那是怎样激荡人心、感天动地的创业情怀?

 

 

罗源湾滨海新城 吴文刚/

 

  几经艰难坎坷、起落周折,罗川子民凭一腔壮怀激烈,在苍茫无际的海面上筑起一条坚实的人工长堤;罗源湾开发区也终于在人们的殷殷期盼中铿锵落地,傲立在碧波万顷的海湾北岸。1992年以来,罗源围海造陆,开辟出以松山、白水两个垦区为腹地涵盖周边区域、规划面积31.46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国首个土地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福州港深水外港”“福州台商投资区环罗源湾北岸松山片区”,撬动临港工业、海洋经济产业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罗源经济腾飞创造了巨大空间。

 

  而今,堤外240平方公里海面,海洋经济如潮涌动;堤内6000余亩湖泊,滨海旅游如火如荼,4A级罗源湾海洋世界景区、游艇、海上高尔夫等,吸引无数东西南北客,攒足了一方人气;顺堤岸向陆地延伸的北岸线上,由入驻品牌企业联结的产业链,如巨龙绵延横卧,给力临港工业;一座可容纳近10万人的罗源湾滨海新城拔地而起,和这些产业相谐相生……每每来到这里,我眼前总会浮现当年三个小学生堤坝上看海的夜,再现同学表弟关于海的稚嫩埋怨。听闻他家搬进了滨海新城,他的爸爸在新城超市里的海鲜部负责进货,成了不用出海的“高级渔民”。

 

 

4A景区罗源湾海洋世界 原浩/

 

  去年元旦,新建拓宽的五里桥正式通车,我带着十二岁的女儿来到喜气洋洋的现场,告诉她五里桥的前世今生——当年,这桥是连接罗源与宁德的唯一通路,可谓身负重任。还对她说了我和桥的初次邂逅,女儿也如我当年般似懂非懂。回忆总是只和故人对话,转述终究苍白。于是我一边告诉女儿围垦填海的传奇,告诉她那栋栋高楼、那机器轰鸣的工业区是建在海面上的,一边带她用双眼触摸那片神奇土地的广度和温度。

 

  童年结识的岐头、吕洞、泥田、迹头等村的滩涂,连同大获、小获那片温柔沙滩、那群英武礁石,已成为我记忆海滩上难以言说的印迹,只在退潮的深夜轮廓清晰、欣然入梦。取而代之的就是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工业带。如今在此安营扎寨的项目竟有100多个,规模以上企业25家。临港产业如链条般串联集结,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威武之师。新兴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此间大浪淘沙,前赴后继,罗川大地呈现羽翼丰盈、振翅凌云的姿态。

 

江滨新貌

 

  回头想想,工业发展为罗源带来金山银山,但一度危及绿水青山,庆幸的是如今各大企业眼界高远,不遗余力保护着周遭环境。粉尘、污水达标排放,临海生态返璞归真,失联多年的鹈鹕、鸬鹚重回故地觅食栖息;白鹭、苍鹭、牛背鹭结伴翱翔罗源湾;岸边滩涂遍布青苔,和连绵的红树林朝夕相伴,不失为一道绝美的风景。这一切改变,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兴起,盘活半小时经济圈,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畲家风情,一睹海上风光,感受大大小小的特色农场。

 

  当我转悠到小获村,孝子石依然伴着那棵老榕树,树下围坐着一群白发老人,他们默不作声,只是用饱含深情的目光,抚摩着眼前曾经的大海、现在的台商投资区。其实罗源湾新兴产业的起步发展,早已和风细雨般回馈了那些曾经承受阵痛的人们,老人家已能笑看风云变幻,激情四射的后生更应该能感应到时代变迁带来的无限希望。家门口务工创业自然不在话下,不久的将来,更有新生事物不断引进,开拓年轻人的眼界,这才是当年围垦填海不灭的初心。

 

  我从记忆中回过神来,那些海岸线上的村庄,那些低矮石屋,在时光里改头换面,无从寻觅,但不改的仍是乡音。宛如罗源湾不羁的宿命,彼时沧海此时桑田,只为一幕祥云涌动、旭日东升的画卷!(作者:罗源县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范东耀)

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福州市监察委员会 福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 承办
技术支持:0591-83374473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