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日记丨“陈依姆”常笑了,我们守护她的笑颜丨

发布时间:2020-05-25 18:12 信息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字体大小:[大][中][小]
分享到:

 

  4月8日,阳光正好,我们又来到了陈金莲家中。 

  “何书记、阿海,你们来啦!”还未走到家门口,就听到了陈金莲热情的呼唤。 

  “依姆,这会在做什么呢?”一年多的接触,让我和陈金莲一家像亲戚一样熟稔。 

  “今天太阳很大呀,我晒些笋干,给孙子回来吃。”陈金莲翻动着手里的笋片,柔和的阳光洒在一片片嫩黄的竹笋上。 

  

何其銮(右)与陈金莲(中)话家常 

  

  2018年6月起,我负责点对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陈金莲一家。 

  “依姆现在这样,可真好。”看着陈金莲满足的笑脸,我有感而发。 

  “可不是,和原来一比,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同行的方世海接着说。他是村里的干部,也是我的扶贫好搭档。 

  

何其銮(右)、方世海(左)向陈金莲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陈金莲原来可不常笑,生活的重担压得她整日愁眉苦脸。 

  2016年以前,老伴刘礼崧患有轻度精神病,儿子刘智能患有重度精神病,生活无法自理,孙子刘信增又正在念大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没有着落,一家人只能依靠微薄的低保补助金度日。家里仅有一栋年久失修的土坯房,恶劣天气一来,一家人都要转移。 

  “我想看到孙子读完大学。”这是当时陈金莲最迫切的愿望。为了孙子能上学,直到2014年底,70多岁的陈金莲还在给人当保姆。 

  扶贫从扶学扶智开始。几经奔波,帮扶干部们联系到两家爱心企业对刘信增开展长期捐资助学和勤工俭学,还争取了春风助学行动,解决了他大学期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问题。

 

刘信增(右)工作照

 

  “刚刚信增来了电话,说他在单位很好,还让我们少出门。”陈金莲感激地看着我们,说道:“我孙子要没有你们啊,早就去打工了。” 

  “那是他自己争气!”我回答道。2018年伊始,大伙就着手谋划刘信增的就业问题,通过就业指导、面试培训等一系列行动,让他成功在县信用联社稳定就业,成了这个家的“中流砥柱”。 

  

刘智能在田间劳作 

 

  说话间,只见不远处两个身影逐渐走近。 

  “是老刘和智能回来了。”陈金莲高兴地说道。 

  “最近智能有按时吃药吗?状态还稳定吗?”我轻声问道。自从2016年由乡政府出资,刘智能被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后,回到家中,已两年多未发病。 

  “他最近不爱理人,但还算正常,也能做点活。”陈金莲眉头微蹙。 

  “那一定要监督他按时吃药,如果药不够,我们再去联系医院。”方世海赶忙说道。 

  几米外,刘礼崧看到我们,就拉着刘智能大步走来。 

  “老刘,何书记又来看我们了!”陈金莲拉着刘礼崧的手说道。刘礼崧咧开嘴,直冲着我们傻笑。老刘不善言辞,但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热情。 

  “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过阵子再把楼上装修下,毕竟孙子大了......”说起这,陈金莲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陈金莲户新房与旧宅对比照 

 

  2016年,我们给陈金莲一家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2017年初,他们一家四口在96㎡的新居里度过了第一个新年;2019年,新居盖起了二楼、三楼…… 

  连续四年,陈金莲户人均年收入都达万元以上,这是县、乡、村三级帮扶责任人不懈努力的成果。而现在,稳定巩固老刘一家的脱贫成效,是我作为扶贫接力人,肩上必不可少的责任与担当。守护他们的笑颜,也成为我一直奋斗在扶贫路上的不竭动力。 

  

作者:何其銮(永泰县盘谷乡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   

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福州市监察委员会

技术支持:0591-83374473 闽ICP备12564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