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鲜明特征 坚定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19-11-27 15:36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字体大小:[大][中][小]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首要的是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征,深刻理解其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切实增强坚定文化自信的情感基础和思想自觉。

  人民性是文化自信的鲜明底色。文化从来都是人民生活的写照、人民精神的反映、人民呼声的表现,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近代以来的中国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自信跌落低谷之后又逐步攀升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赋予了文化自信与生俱来的人民属性。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新树立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我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需要就是其中更深层次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先进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脉和灵魂,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文化资源。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发展出昂扬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形成了坚定文化自信的不竭动力和现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带领中国人民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以优异答卷响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开放性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文化的发展绝不能孤芳自赏,更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文化自信需要在开放包容中树立和检验,在交流互鉴中增强和彰显。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另一表达;而在不同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将碰撞出更加绚丽的火花,进一步夯实自信基础、提升自信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他在敦煌调研时进一步强调,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在弘扬主旋律、守好主阵地、把握主导权的基础上,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环境,创造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大胆吸收不同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福建省纪委宣传部副部长 楚波)

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福州市监察委员会 福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 承办
技术支持:0591-83374473 闽ICP备11009988号